全市煤炭工作会议在崔庄煤矿召开
全市煤炭工作会议在崔庄煤矿召开
4月1日上午,全市煤炭工作会议在微山县崔庄煤矿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省煤炭工作会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6年工作,交流经验,分析形势,安排部署2017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市煤炭行业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我市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市煤炭局局长于海燕、市安监局局长玄志祥、山东煤监局鲁西分局监察专员刘明参加会议,市政府副市长张胜明同志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由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佳琦同志主持。会前,张胜明副市长深入崔庄煤矿井下实地察看了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会上,市煤炭局副局长侯馨芳同志宣读了2016年度煤矿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决定,市煤炭局局长于海燕同志代表市煤炭局与运河、星村、崔庄等煤矿矿长签订2017年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兖矿集团济宁三号煤矿、济宁矿业集团阳城煤矿、鲁泰控股集团鹿洼煤矿作交流发言,山东煤监局鲁西分局监察专员刘明同志通报了济宁市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市煤炭局局长于海燕同志作工作报告,市政府副市长张胜明同志对我市2017年煤炭工作提出要求。
于海燕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全市煤炭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艰破难、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在逆境中稳步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态势,转型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实现了“十三五”时期的开门红。煤炭经济运行质量明显好转,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大幅增长。行业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非煤收入大幅增加。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2016年全市煤矿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52,已连续10年杜绝了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大力开展矿区及周边扬尘综合整治。建立了市、县、乡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在全省率先制定了《煤场、矸石堆场扬尘治理工作导则》,实施标准化管理,规范煤场、矸石堆场建设,严格落实各项扬尘防治措施,有效防治了煤场扬尘污染,矿区及周边脏乱差现象明显改善。大力开展散煤清洁化治理。全市累计推广清洁煤20.8万吨,保障了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2017年1月6日,全省煤炭清洁利用和散煤治理工作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会议对我市散煤治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于局长强调,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煤炭工作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为抓手,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为基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抓好煤炭安全生产、经济运行、转型发展,妥善解决地上地下矛盾,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散煤治理,实现全市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2017年煤炭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原煤产量控制在7500万吨左右,原煤入洗率力争达到66%以上;全市煤矿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实现全市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非煤产业收入占比达到行业收入的70%以上;进一步完善全市清洁型煤和节能环保炉具生产、储备、配送体系,力争全市清洁煤炭替代100万吨;全市关退煤矿1处,退出产能规模36万吨;矿区环境治理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空气质量和矿区生态明显改善;落实煤矿职工各项劳动保障和岗位津贴、补贴政策,力争职工收入增长,着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对于2017年的工作,于局长强调,一是强化运行调控,增强煤炭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市煤炭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对全市煤炭企业运行调度,充分利用国家煤炭增减挂钩、实施减量置换的政策,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预测预警和市场开拓。定期召开煤炭运销座谈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形成价格联盟,引导煤炭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鼓励煤炭企业与电力、化工等重点用煤单位签订中长期合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拓市场,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确保产销平衡。持续推进“双增双节”活动。引导煤炭企业优化开拓布局,简化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回收率,实现高效、集约化生产;深入推行内部市场化和对标管理,严控非生产性支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狠抓责任落实,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为抓手,按照“54321”的工作思路,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即:强化安全标准化、装备升级改造、班组建设、教育培训、应急管理“五项基础”;把握安全专项整治、专家查隐患、典型示范、执法检查“四个环节”;突出“一通三防”、水害和冲击地压“三大灾害”防治;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实现杜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这一目标,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三是大力转方式调结构,增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围绕煤化工、煤机制造等主导产业,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资本运营为突破形成投融资新模式。引导鼓励煤炭企业与金融业融合发展,构建多层次金融投融资产业体系,发展创业投资、融资租赁等业务,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加快生产型服务业和现代物流贸易发展步伐,以打造生产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商为目标,组建工作面安撤、立井维修、选煤等专业化队伍,形成“走出去”战略人员转移平台,实现煤炭企业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鼓励煤炭企业参股、控股铁路、港口码头,打造煤炭物流园区。优化市内煤炭资源,拓展省外、国外资源开发。按照“减量替代,产能置换”的原则,逐步压减市内煤炭产能,充分发挥兖矿、济矿、鲁泰等煤炭企业品牌、管理和技术优势,以宁蒙、晋陕、新疆、澳大利亚等地区为重点,采取联合开发、收购、承包、托管等方式,稳步推进省外、国外煤炭资源开发建设力度。四是适应新常态,促进全市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地下煤炭开采与地上发展的关系,加强煤炭资源压覆管理,促进煤炭工业与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协调发展,保障国道327连菏线、鲁南快速铁路客运通道济宁段等重大项目顺利建设。积极引导煤矿在城市规划区周边等区域推广充填开采,从源头上控制塌陷地面积,保护地面生态环境。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行业脱困发展。加强对煤矿按核定能力组织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把减量化生产、按核定能力生产、节假日停产等规定落到实处。做好先进产能释放工作。制定完善我市煤炭先进产能释放措施,指导井型大、条件好、安全高效的矿井进一步优化开拓布局,释放先进产能,保障煤炭供应。进一步加强煤尘防治。加大对全市各储煤场巡回检查力度,落实《导则》,完善防尘设施并正常使用,形成储煤场扬尘治理长效机制,促进矿区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大散煤治理力度。支持兖矿等煤炭企业建设清洁型煤生产基地,完善清洁煤物流园区和配送网点建设,打造全省清洁型煤生产、储存、配送中心。强化联合执法和煤质抽检,严厉打击销售和燃用劣质煤行为。“冬病春治”,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开展清洁煤推广工作,力争年内全市清洁煤替代100万吨,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和村居,促进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张胜明副市长在讲话中指出,2017年是全市“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煤炭安全是重中之重。张市长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内外结合、挖潜增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加强运行调度,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煤炭主业。要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狠抓企业主体责任、党政班子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的落实,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加快构建双重预防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强安,持续深化安全基层基础工作,从严安全执法检查,推进煤炭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县(市、区)分管副县(市、区)长,济宁高新区、北湖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分管副主任;各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负责人;兖矿集团分管安全工作副总经理;市、县属各矿业集团董事长或总经理;济宁辖区各煤矿矿长;市煤炭局、市压煤办、市煤炭安全稽查支队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